查看原文
其他

《中国古镇》89 大同镇 一竹独秀 | 金庸笔下的“水上漂”,其实是他们玩竹子剩下的!

请点击关注➤ 综艺大观园 2021-07-31

《中国古镇》89 大同镇  一竹独秀



烟雨蒙蒙的赤水河上,一部武侠大片仿佛正在上演,几个看似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,每人脚踩一根竹子,飘行水面竟如履平地,让人想起了《神雕侠侣》中的“铁掌水上漂”裘千仞。这些在水面踏竹穿梭的高手,来自遵义赤水市的大同镇。这个古镇里的人,是怎样学会这样的绝活呢?



走在大同古镇的街道上,轻易就会发现无论什么地方,都能看到竹子的身影。背着的竹筐,蒸馒头的竹屉,盛菜的竹篓,临街的商铺,也都摆满了竹制品。看来,古镇人与竹子有着牵扯不断的情缘……



大同古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赤水河畔,水陆交通便利,经赤水河入长江可到重庆、武汉、上海。这个颇具特色的古镇是70年前此地繁荣的顶点。半山腰的镇子下,沿河用红石砌成的码头很有规模,当时码头上常常停泊着载满货物的商船。这些船多从下游运来布匹、花纱以及川黔两地所需洋广杂货,以及川黔边境内由旱路而来的各种土特产、生熟药材均在此交货转运。


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,常常一昼夜可以长高一米,繁殖能力特别强。赤水大同古镇因为地处北纬30度附近,良好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盛产楠木。当年朝廷常常派遣采木官到这里的原始森林采办楠木。楠木又很珍贵,遂每一棵木料委派一人或多人运送,到长江边再绑成排或用船运至江南,转运京城。


在漫长的运木工作中,人们逐渐习惯站在独木上撑竿运送楠木,并竞争嬉戏、打闹而演变成为一种水上游戏。长此以往,就将这项活动作为民间娱乐游戏的形式固定下来,称为独竹漂。



独竹漂所用的竹子,是大头直径在15厘米以上无扭曲的毛竹,其浮力足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。大的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,高度10多米。用作独竹漂时,截取8米左右的长度,无需任何加工,自然风干20多天。划行用的划竿则选用直径约5厘米,长约4米匀称笔直的班竹或水竹,独竹漂手上竿后就靠这根划竿前行倒退,平衡转向。


独竹漂经过千年的沉积,逐渐转化形成每年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的表演项目。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。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、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,左右交替,在水上划行,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,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水面。其形其态美观大方,动作协调连贯一致。表演颇有“乘风破浪”、倒退、转身、绕弯、换竿等绝技,“一苇渡江”之妙。


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先民为了相互往来交流,常常使用一根楠竹或木头作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。另处,一些远离村庄、集市的人们为了急需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,就利用长期与赤水河打交道的得天独厚条件,划着独竹或独木去购物,这样既省时又方便。1935年,红军四渡赤水时,就曾以独竹为舟渡过赤水河。



竹燕窝是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珍贵食用菌,在赤水百万亩竹林里,一年也只有一吨半的产量,而竹燕窝只生长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地域,只要环境和气候条件稍不适宜的时候,它会自动消失,真可谓是仙界珍品,难留人间。


勤劳的竹海人民,为了采栽竹燕窝,总要迎着晨晖,在太阳出来前抓紧寻找采栽。竹燕窝是一种特殊的嫩竹寄生虫食用竹汁,残留的竹汁经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生长出来的真菌,同时汲取竹汁,竹虫的营养,虫竹菌共生,举世罕见。其形味如燕窝,口感润滑,清爽,集鲜、嫩、脆、爽口之特点于一身,营养价值堪比燕窝,故称植物燕窝。



大同古镇的人们不仅把竹子用来独竹漂,如今更有用竹子做成的竹艺品,当竹子被赋予艺术气息之后,身价就翻了许多倍,古镇竹雕工艺师卢华英,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竹雕创作。大同附近盛产竹子,但在大同人看来,竹子一文不值,大同人并不看好她的竹雕,但卢华英没有放弃,后来随着赤水旅游的发展,卢华英的竹雕也以其细腻的雕工,惟妙惟肖的造型,受到游客的追捧,并成为赤水旅游商品的代表,频频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传统工艺大赛,均得到专家的好评,满载荣誉而归。



竹子在大同古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,在这曾历经繁华的古镇上,在远离都市享受自然的同时,也享受着与竹子的亲密情缘。



图文来源于最农公社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
点击下方阅读原文”收看纪录片《中国古镇》合集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